2014年_太極十五年,忘了的與記住的_台中道場_林志銘

回覆文章
michelle
道場長
文章: 3068
註冊時間: 週五 8月 31, 2007 12:07 am
來自: 台灣台中

2014年_太極十五年,忘了的與記住的_台中道場_林志銘

文章 michelle »

  一開始學習太極拳時,除了練架子外,其餘的基本功與腿法、身法等等總覺跟在練少林差不多,但在當時或許是自己才剛開始學習武術,對太極拳的體會並不深入,基本上所有的訓練都是在體能上為主,在理論上的講解及思考,反而並不是那麼多,偶爾上課時老師會提到一些,只是通常在體能已經被消耗的情況下,老師講到的理論,乍聽之下,沒什麼太標新立異的見解,似乎本就是應該如此,我也就很自然的把它聽過去就放諸腦後了,以至後來,老師常常在講課時,常問我這以前有提過,我總是一臉的茫然與不解「老師說這以前提過,我怎麼總覺得是第一次聽到的」,直到老師再提,當初講完後,我還問了什麼問題或什麼想法,我才驚覺〞沒錯,這有講過!〞,出了社會幾年了,偶爾在工作上也必須教授一些自己的工作經驗或所接觸的技術給新進同事,也常會遇到類似情況,明明可能有講過一兩次了,但對方也是一臉茫然的說完全沒印像,這時就能體會老師的心情了。

  記得直到新竹風城開設了合氣道與兒童武術及太極功夫班,老師週五會在道館住宿,當時我還在新竹工作,週五待合氣道下課後,我就會往道館跑,在這時候老師會講授理論的部份,但在這時期,是有點像散談,聊到什麼講什麼,我自己也沒有再額外做筆記,導致有很多東西,總是聽過就忘了,其實這是很可惜的一點。希望有看到這篇文章的師兄弟們,做筆記真的不用客氣,我以前往往因為一開始只是閒聊,中途老師突然講起練功的事項時,總是不好意思離席去拿筆記本來抄,其實沒有寫筆記,在後續重複講到時,自己忘記,反而是更不好的一件事,再加上就算同一個題目,每次講解時都會有所差異(從不同切入點論述),多做筆記反而可以讓自己學得更多。

  病後,因緣際會回到了中部工作,在十週年會刊中提到,這時候開始進入了太極第四階段的訓練,也是從這時開始才真正在太極理論上有系統的學習,在陰陽聽靜階段老師講授了很多在前三階段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理論,透過這些理論使得對太極又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但同時要記的東西也是比以前多了數倍,甚至是開始學習如何將自己所知道的太極,分別以不同階段的語言來講述給其他師兄了解,這其實是很大的挑戰,知道歸知道,但要有系統的講述出來,就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講述除了內容要能讓人聽明白,有時還會跟語氣、語調、及當下的精神狀態有關,這些都會是影響到聽講者能聽進去多少的因素。

  武術雖稱為術,卻也是道,這條路上從一開始看到、聽到的到現在其實講的都是一樣的東西,只是細膩度的差異,就如同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基本功如果有下過苦功,後來很多東西是一講就通了」因為,基本功紮實,其實你就已經將很多武術所要俱備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練進了身體,只是沒人跟你點破你不會知道原來那是有意義的;這五六年下來,老師從身體結構開始講起,分析了許多武術(太極)動作為何是如此的設計,人體的結構如何去呈現所要達到的動作目的,故在這幾年特別強調渾圓椿的重要性,渾圓椿就是在要求人體在站立的這個基本動作下,每個骨頭都要是能在正確的位置上,在這樣的訓練下,讓學習的人能夠對什麼叫做身體的結構,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身體感覺得到)。了解了結構,在每一式動作結構都正確後,老師會再從勁力走向去分析每一個動作在動態下是如何呈現的。甚至是在靜態定式也要能夠呈現出相同的勁力,這個動作才算是有一定的基礎,難怪古人常說一套拳十年不出門,在每天練拳的情境下,每一個動作至少都是要三個月,才會有再進下一個動作,但也只有如此才能將每一式交代的清楚,才能在應用時不會只是銀樣蠟槍頭,擺擺招式,結果一觸即倒。

  武術的訓練,老師一直強調是沒有捷徑可以走的,一個少林練十年的人,要來練太極,還是得從頭開始,因為每一個階段都是有各自訓練的重點,你少了一個階段的訓練,在未來的某一天,你還是會發現自己要再回頭到那個階段訓練起,不然少了那個階段要訓練的元素,就算勉強的練下去,路也走不長。當然….如果你是萬中選一的那個人,或許就是另當別論了。
回覆文章

回到「太極拳學習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