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_聲聞獨覺不了義_台中道場_謝國靂

回覆文章
michelle
道場長
文章: 3068
註冊時間: 週五 8月 31, 2007 12:07 am
來自: 台灣台中

2016年_聲聞獨覺不了義_台中道場_謝國靂

文章 michelle »

20161122台中shaolin.JPG
  隨著學習的時間越長,對於練功的想法也會一直改變,師父常常告訴我們,知道自己在練什麼比任何事都重要。

  好多年前「葉問」一上映說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 功夫,一橫一豎,贏的站著,輸的倒下 ”那時候突然有明悟的感覺,啊~這才是武術的本質啊!好句好句要記下來時時提醒勉勵自己,過了一陣子學習工字伏虎拳,發現港版電影裡的工字確實是在地上寫了個大大的工字,步是在那個字上走,我們所學習的工字走位似乎不是這樣,後來發現,若把“工”字融入身架,恰恰與四平馬吻合,手與肩平,肩與胯平,胯與膝平,頭與頂平,上下兩橫可視為手為肩為檔為胯為膝,中間一豎可視為尾閭,命門,項,頂,原來人體裡處處都是橫豎,拳頭撐緊了也有了橫豎或稱十字,腰馬脊樑,胯跟膀的開合都離不開這一橫一豎的觀念,十字並不單只是穩固,更包含陰陽平衡的意思,接手也用上了橫豎的觀念,自身能隨時處於平衡的狀態,就是完整。

  學習的過程最常出現的問題是,有好的老師,懂拳的師父教,但往往是腦袋知道了而身體產生不出功效;再來是練習久了身體發生作用了,但是卻忘了一開始師父老早講的觀念,“時間就是功夫”這時間可真長,拳架要領要記熟需要一段時間,打到熟了又需要一段時間,師父的要求是矇著眼睛也能對拆對練,這還只是熟的要求,要練到能用能懂了~你看看這功夫需要花多少時間,贏的站著輸的倒下,單以戰鬥來說不過是分分秒秒的事,用以格鬥比賽來看僅僅是肉體與意志力的對抗,所以只用能不能打來看待武術似乎還不太夠,初心不同,過程不同,結果也會有所不同,不斷的與人交手確實能快速提升經驗,當賽事越大,競爭者越多,就看誰投入的時間多,誰對規則比較熟悉,然後針對規則的設計練習課程,雖然散打比賽或是全接觸空手道都有傳統武術的背景,但人的青春有限,時間有限,時間分配上是沒多大的空間找功架了。

  傳統武術,大多是中國數千年戰爭下的產物,我發現這應該是我套路老是打不出味道的原因,因為平常有在練習空手道的關係,我特別獨衷“空手即唐手”我總是在尋找賽場上的適合打法,雖然空手道也被區分為傳統空手與競技空手,但那是近幾年人們的分法,三十年為一代,空手道從被廣傳到世人皆知是不超過百年的時間的,不可否認它在琉球時代暗中流傳也經過長時間的醞釀,但現代人區分傳統、競技,與全接觸的方式是以競技風格來做區別,無論沖繩古武術如何古老,受地緣的關係,沒有動輒百萬人的戰爭形成生死恐懼,學習動機跟流傳目的也跟中國傳統武術有著不同的精神,他會比較像洪拳─義士之拳,明末清初為了躲避官兵追擊,反清義士暗中訓練發起小抗爭的保命手段,與琉球王朝禁武令人民為了自保而相繼流傳的琉球手,有著相似的DNA。

  不同的拳種有他的時空背景,因事、時、地、物而產生,不是每樣都讓你拿來擂台上耍的。

  學得多就練的少,在不同的壓力下要求的身體素質也不一樣,千軍萬馬的戰況下,前有數萬大軍提著大桿子衝撞,後也有數萬豬隊友頂住你,這時候當小兵的你只有頂住頂住,所以馬步要扎的深,結構要撐得緊是保命很重要的關鍵,真的大軍潰散了才用得上逃命的手段,大多會往山裡跑,那也是我們最愛看的在樹林裡過招,啊。。。似乎跑題了,這一年來我所學的新拳法並不多,最近才開始拿洪家槍,“不要急著學新的,之前練的東西如果沒搞清楚是在練什麼,那就永遠找不到武術要的東西”,這是師父的建議,他可以引導你去看各種拳的特色,但是功效還是要靠自己在練習中尋找,不斷的不斷的琢磨,拳才是自己的,自己身上的功夫,走到哪,無論誰都拿不走。
回覆文章

回到「少林拳學習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