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吳彬談李連杰習武三部功

發表於 : 週日 8月 12, 2007 1:50 pm
james1972
吳彬談李連杰習武三部功

  大凡有成就的武術運動員,都有一個非凡的學藝歷程。連續奪得五次全國武術比賽的男子全能冠軍李連杰,也不例外。小李的成長, 吳彬教練把它概括為苦、巧、精三部功。



"苦"是第一功。苦練是基礎,它像蓋樓房起地基一樣,一定要扎實堅固,來不得半點虛假。俗話說: "要練功,莫放鬆,要習武,別怕苦。" 精湛的武藝來自勤奮和堅持不懈。李連杰八歲進入北京體校武術班,在教練指導下,把幼小的心靈融會到艱苦的訓練之中。他最
愛說:"沒有三九徹骨寒,哪有梅花撲鼻香。"小李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盛夏的中午,烈日當空,嚴冬的凌晨,寒風刺骨,他全然不顧,經常課外加點,連續翻腰一、二百次,踢腿四、五百次,甚至上千次;為了使騰空動作完成得高、快、美、准,他練快速蹲起,一口氣竟達八百次。練得腳腫腿疼,上床困難,也不叫苦。馬步站樁功,每次訓練課中一般安排 9分鐘,分三組完成。而李連杰總是成倍遞增,有幾次竟長達50分鐘。一天的緊張學習,大運動量的訓練,對於一個不算大的孩子來講,已經是夠累了,可李連杰經常是晚上做完功課後,自覺地把白天學過的武術動作從頭到尾復習一遍。進入器械訓練後,他要求自己更高了,上千次地舞槍弄棒,運臂走刀。有一次,手掌磨出了幾個血泡,鮮血染紅了槍身,教練不讓他練。叫他去包紮一下,可他硬是帶傷堅持,練到最後。春秋交往,寒暑更易,有誰知道小連杰在攀登武藝高峰中占去了多少休息時間?流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淚水和血水?"為學應須畢生力,攀登貴在少年時。"刻苦、認真、頑強、勇敢的勤奮精神,使李連杰獲得了扎實的功底為後來的屢占鼇頭打下了雄厚基礎。



對於一個有理想的運動員來講,僅靠苦練還不夠。要學驚人藝尚需在扎實功底的基礎上進行再學習,再提高。這就是第二部功--"巧"。吳棚說: "巧練不是憑小聰明取勝,更不是投機取巧;而是在尊重武術運動客觀規律,掌握動作要領條件下的科學演練" 技術好比是條河,要領,就是在河上架橋,人從橋上過河就輕而易舉,通過要領學技術就必定事半功倍。這就是巧練。" 李連杰在習武的前幾年,就以好體力、高難度、快速度嶄露頭角,顯示了他的武藝才華。可是相形之下,他的身法、韻律就顯得美中不足。怎麼辦?吳彬說: "提高的方法很多,如勤看、勤問、勤練、勤思等,但提高他對身法、韻律的認識乃是首要的。"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他"明其理,達其勢、通其法"。什麼是武術的身法、韻律?又體現在哪里?吳教練說: "武術的身法、韻律,就是手、眼、身、步四法的協調統一和內景外相的有機結合。概括起來,就是形和神的對立統一。武術的身法、韻律是蘊藏在形神之中的。神無形則不存,形無神則呆滯。" 寥寥數語,把武術的身法規律講得一清二楚。李連杰的身法訓練,正是在這種理論指導下,從上下左右、前後高低的向度變化,到快慢大小。剛柔相濟等速度、幅度、力度的尋求,再到精、氣、神與外形動作配合一致的探討,使他很快有了長足進步,演技突飛猛進。老師的啟發誘導,個人的勤學努力,使初請事理的小連杰出色地再現了老師的匠心。大家都知道,李連杰的甩頭亮相與抖腕行臂的配合,嚴謹協調,力,堪稱一絕。但在他開始習武時,這個動作掌握得並不好。究其原因,就是要領不明,用力不當。在教練啟迪下經過李連杰的多次實踐,終於掌握了要領;他大膽地以 "梢節起,中節隨,根節追"的行臂技巧,起于根,順于中,達於梢"的傳統習慣,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可見,摸規律,抓特點,通理論是何等的重要,"巧練"在武功訓練中又是多麼的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