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牆功補正 鄭 根 堅
發表於 : 週一 9月 01, 2014 1:22 pm
撞牆功補正
鄭 根 堅
欣見貴報(中國時報一九九四年)六月三日星期天家庭養生保健《熱門話題》林鈴塙撰文介紹之「撞牆功」,由於文中引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亦練此功,尤其是由歸國學人李清澤教授所傳授、開始練習,從此即不間斷,更會引起廣大讀者練習之興趣以求健康,原為可喜可賀。唯頃讀後,或因前文限於篇幅、轉述...未能詳述注意、禁忌...等事項。今為國民健康計不揣淺陋,不得不提出數點建議補正以饗讀者,並祈慰先人德澤之萬一。
1源流:
源於道門,傳為楊派太極之秘,鄭宗師曼青在楊家七年得其旨,吳國忠老師於鄭宗師晚年亦得其傳。文字記載始見於太極拳道幾第二九四頁(民國七十四年吳國忠撰‧神龍圖書公司發行),在此書之前非但未見文字記載,亦從無一人介紹過此功。前文介紹李教授得之於陳取寬先生,陳君在未另闢門戶之前,曾與吾等隨吳師共習此功。近十年來,吳師日益精進,惜未見陳君同參。
2名稱:
愚始學時即聞,名為「靠山功」,又名「虎背功」,簡稱「靠牆」,道幾亦已明載。古人觀自然謂熊腰虎背以形容男性之健壯威武,太極拳要領「含胸拔背」亦取虎視耽耽獵物時必先弓背,全身 機集中在上脊背...。若如前文老虎抓癢,癢在皮膜,豈不是變成練虎皮功。誠如明‧王宗岳太極拳補論:「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經此提醒,相信明理諸君必當認同是「虎背功」不是「虎壁功」。
3步法:
吳師教時要求背向牆,兩腳平行與肩同寬,腳跟距牆邊約一尺左右,重心儘量保時落於足心湧泉感帶區。而非林文所述移至後腳跟,足跟神經牽連大腦,就是輕震,多少總有些影響,何況加重後習以為常。
4手:
道幾原文是雙手互抱,置於胸前。一則可使內氣( )集中於夾脊,二則可免肩胛受傷之虞。前文介紹圖片,係雙手下垂,可能忙中有誤。
5靠牆部位:
吳師於教學時均畫圖說明,並親自以手掌指示我等背後,並再三解釋、說明。夾脊在道家丹功稱「轆轤關」,與胸前膻中穴前後相對,中醫認為氣會膻中,練此功是借用靠牆之勁道,衝開胸前膻中,使周身氣脈順暢,調和六腑五臟之氣。如圖是以雙肩臂關節間距離為一邊長,畫一個大的等邊倒三角形;再以雙肩至頸椎之中點,兩點間距離為一邊長,畫一個小的等邊倒三角形;大、小倒三角形下尖之間約一個巴掌大的部位。切忌以脊椎骨直接撞牆,而是以脊柱兩旁俗稱里肌(膂)之部位與牆接觸。若部位練錯,過高會傷腦,過低則傷腰腎、命門。這點林文未提,可能是記述時一時疏漏。
6呼吸:
前文介紹,撞牆之剎那必須張開嘴巴吐氣,亦須詳細說明。凡內功練氣務必以守住元氣為第一優先,自愚隨師十五年來,吳師所傳功法均於三調時,即要求舌舐上顎,牙齒輕叩,雙唇相接,在撞牆剎那只要用鼻孔輕輕自然啍出胸中之氣即可。若碰到大力,自己承受不了時,始可張嘴吐氣...。復位時自然吸氣。
7禁忌事項:
孕婦禁練。生理期停練。飽食勿練。子午時不練。心臟病、高血壓、身心僵硬及五十歲以上長者,須由熟習者陪練,在過程中掌握放鬆要領後,自練時更易舒暢。
8注意事項:
前文介紹,功力更深時可試撞大樹,以本人所知絕對不可,樹幹圓且粗糙,而人脊骨內凹,佈滿許多重要神經及經穴,萬一不慎,不僅有違內家功夫益壽延年的本意,嚴重時更將造成家庭社會的損失。故牆壁務須平整。其他如靠牆之輕重、次數...等均應依年齡、男女、胖瘦、體能...之不同而定,尤在練習時須視反應,以自然舒服為大前提再隨時作調整。
篇後語:
為使簡易明瞭,並限於篇幅,避免長篇大論,本文僅就必須注意事項及辨正處供讀者參考,誠因牽一髮動全身,完整之學不及備載,尚祈見諒。
文末謹藉鄭宗師曼青所著曼髯三論中「知變」與識者共勉:
知變:變有不可者三,有不可不變者三。能力未至,不可變也;學識未敷,不得變也;功候未到,不能變也,此之謂三不可變。學於師已窮其法,不可不變也;友古人已悉其意,不得不變也;師造化已盡其理,不能不變也,此之謂不可不變者三。故才大則大變,才小則小變。不能變者,其才其學,或未得而能也。有才而不變者,余未之見也。不可變而欲變者,余未見其有成也。
中華民國八十三年三月十日
鄭根堅 謹誌
太極 撞牆功
感謝曾義雄老師的整理分享。
依著內容說明,練了個把月,感覺很好,所以徵得曾義雄老師的同意,引用分享。
個人心得:心情與身體放輕鬆、鬆腰鬆跨(其實心情與身體放輕鬆就是了)、輕輕來。其他的就依內容說明去練習就可!
切忌,不要用力,否則後果自行負責!
............................................................................................................................
一、前言
坊間常說:「撞牆」會受傷,千萬撞不得;而一般人未經查證,人云亦云,其關鍵乃在「未找
到明師指導」,盲目地跟著瞎撞亂撞所致;使余視為「萬靈丹」的『撞牆』,失去其應有的光
環,甚是可惜!所以想藉機來談談自己「撞牆」的經驗,以供有心學習者參考。
二、源流
『撞牆功』又名「靠山功」,也叫「虎背功」,簡稱「撞牆」;乃楊式太極拳不傳之秘,昔均
以正式投門拜帖之弟子方得真傳;『撞牆功』可說是太極拳練發勁的一個竅門、基本功,要練
「透勁」也非此不可,為太極拳致用之無上法門。
三、效用
1可助通督脈,早成河車倒運之法,亦是通三關的捷徑,要練成太極拳發『勁』之功夫及挨打
,非此不為功。
2可活動五臟六腑,清除體內酸毒、廢物,使細胞活化、再生,強化免疫力與自療力。
3適度撞擊背部「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穴道,強化臟腑之功能;另對泌尿、生殖系統
之功能亦有助益。
4使背部肌肉鬆柔,有助靜脈回流,加速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
四、動作要領
1量距離:
兩腳與肩同寬,以太極拳~前七後三弓箭步,(左右弓箭步皆可)後腳跟貼近牆壁,測試後退
時能很自然背貼牆壁,表示離牆距離適中。
2落胯:
稍下落即可,膝蓋不必彎太低,全身放鬆,上體保持正直。
3撞牆:
(1)重心由前腳往後推,臀部以上連背部,平順往牆面平靠,要出乎自然平靠,不可刻意出
力往後仰靠,而雙手自然擺盪。
(2)初期撞擊面在肩胛骨以下,一個聲音,不可出現兩個撞擊面或兩聲,否則不舒服。
(3)撞擊剎那,應自然吐氣不可憋氣,至於是否搭橋,倘不致於咬到舌頭,則可順其自然。
4離牆:
由後腳往前推,能自然離開牆面,不可有刻意出力離牆之感;而背部離牆或豎直背部時,整個
腳掌仍應緊貼地面,且膝蓋彎度要固定(微彎即可)不可有上下起伏之情事。
五、注意事項
1落胯、膝微彎,腰背才能鬆。
2靠牆或離牆時,身體則應鬆靜自然,不可有任何刻意動作。
3靠牆時,注意胯部亦應隨上半身平靠,離牆時,則應藉由後腳往前推之力使臀部離開牆面,
不可有絲毫用力之動作,且雙腳掌亦應緊貼地面,不可翹起。不可認為不痛不癢而用力撞牆,否則有可能造成動脈剝離的情形。
4背部離牆、上身豎直時,落胯之膝蓋仍應保持原姿勢,不可有上下起伏之動作。
5雙手要下垂,自然擺盪,不可僵硬。
6呼吸要自然,尤在撞牆瞬間更不可憋氣。
7牆面務須平整,撞時,應確實檢查,絕不可有凸起物,「撞大樹」則嚴格禁止,否則易使椎
骨脫位,甚至半身或全身不遂之情事發生。
六、要點解析暨探討
1全身要求放鬆,不可出力或僵硬,尤在撞擊瞬間,更須如此;主在使體內臟腑能隨著身體撞
牆而起到振動的作用,不致因出力而使肌肉韌帶緊繃,而影響臟腑運動之效果。所以全身要放
鬆,尤其是腰背的放鬆在撞擊瞬間更須注意加點意念,使撞擊時能起到按摩「督脈」與「足太
陽膀胱經」各臟腑穴道之加乘效果;且腰背放鬆,又能使背部血液循環,尤其是靜脈回流加快
,不致因回流慢,而影響頭部血液的供應。
2撞牆時,氣衝督脈而上,傾身離牆時,頭上之氣引往任脈而下,形成撞牆一次,任督兩脈走
一圈,即如氣功所謂:「小周天功」是也!
3靠牆部位:撞擊面初期要求在肩胛骨以下,且撞擊瞬間只能出現一聲,除身體感覺較舒服外
,另與臟腑器官多數在腹部有關;當然時日一久,撞牆時,應是整個背部(含肩胛骨與夾脊)
都是撞擊面才對,倘只想撞擊背部某一點或面,亦無不可,但如在初學時撞擊面僅擺在膻中穴
相對之「夾脊」上,會令人有不舒服之感,恐使初學者望而卻步,實不宜也!
4雙手:宜自然下垂擺盪,即離牆時,手往前擺,撞牆時手往後擺;其好處是:手比較能放鬆
,且藉著擺盪之力,有助身體的離牆與撞牆,減少初學者刻意出力之毛病,尤可藉機訓練盪手
,體會手盪的感覺,俾早日達到「太極不動手、動手非太極」之境界;至於是否要雙手互抱,
置於丹田,一則使內氣集中夾脊,二則可免肩胛骨受傷之論,乃個人體會之層次問題,就隨學
者之機緣與感受而定了。
5步法:兩腳與肩同寬,採取太極拳~前七後三弓箭步,而後腳跟距牆邊之距離,乃依上半身
重心能輕鬆自然靠牆離牆為準,至於鬆沉,則不論靠牆或離牆,則透過意念盡量讓全身放鬆(
尤其是後腰背),使氣與重量能沉至整個腳掌支撐為原則。
6呼吸:太極拳「呼氣」、「吸氣」均以鼻子自然行之(道家養生所謂:最好的調息就是不要
去調息),重點是撞牆之瞬間,絕不可憋氣或停止呼吸,讓其自然吐出為宜(尤不可刻意由喉
頭吐氣);至於是否須搭橋,端視會不會咬到舌頭而定,倘無此顧慮,則以自然為宜。
7禁忌:孕婦、生理期、飽食者或手術未滿一年者勿練,而心臟病、高血壓、身體較弱或五十
歲以上者,初期應由教練級陪練,且須特別強調:撞牆不在撞大力,而是要在全身完全放鬆之
情況下,自然順勢靠牆,使臟腑兩側之肌肉與韌帶能在適度平衡中自然振動,淨化體內,倘如
欲使力撞牆,則將使其效果大減,甚至會有不舒服之感。
七、結語
「撞牆功」,簡單易學又不佔空間,男女老少隨時隨地都可來上幾回,可說是最佳「不佔地方
的運動」,倘大家都能有機緣接觸,請千萬別放棄或讓它從眼前溜過,因為它是讓你有機會享
受人生的最佳工具,有了它,相信你的後半生將會是彩色的。
感謝原作者與曾義雄老師整理分享 ,祝福大家都能 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家庭平安、福慧圓滿!
2010/7/31
個人最近體會,此功法應該習者於重心在跨之間轉移時,藉由身體碰牆與前腳膝不離腳掌體會發勁的過
與不及。所以重點應該不是強調撞牆對背部穴道所產生的效果。
撞牆功:
1,撞牆功動作要領:
背牆而立,雙腳肩寬,腳與牆的距離以自己的鞋為單位計算,約1.0-1.5只鞋的長度,人站直後,深呼吸然後往牆上後倒,觸牆剎那讓吸入的氣被牆撞擊而擠出,並發出輕微自然的聲音。每天撞200次,每次10分鐘左右。撞牆的時儘量讓整個後背平整的撞向牆壁,同時發出一個夯實的聲音。
2,撞牆功的道理和作用:
1)、打通督脈及兩邊共四條膀胱經,一條督脈就可以治多少病,數不清啊!而膀胱經上有所有的背俞穴,就心俞、肝俞、腎俞、脾俞等等,這意味這所有內臟的病皆可治療,程度不同而已;
2)、震動了胸腔、肺部、心臟,也震動了下部的肝脾腎等,與其相關的病也直接、間接都治了;
3)、震動了脊椎,令整條脊椎都處於震顫狀,相當於正骨,調整了所有不正的關節、筋腱、纖維等等;
4)、脊椎痛大腦、腦髓,打通所有與腦部相關的經絡、神經、血管等等,對大腦相關疾病極有幫助;
5)、撞牆的剎那要吐氣,如同氣球被突然一擊,胸中之氣突然向所有該出的地方擠出,打通所有不通的氣脈,排除胸中濁氣,心中塊壘。
3,補充說明:
1),初撞者一般都會發出兩個聲音,比如很多人剛開始都是上肩先碰到牆壁,然後屁股再碰到牆壁,這就會產生兩個聲音,這是不對的。但沒有關係,慢慢的調整撞牆的位置和姿勢,隨著次數的增多,自然會慢慢的平整撞向牆壁,只發出一個夯實的聲音。
2),如果撞向牆壁發現身體的臟器不舒服,或者很痛,可以適當的調整一下身體的方向、力度或者角度,以身體不難受為准。
3),初撞者一般都會撞完後頭暈腦漲,或者出現手麻,腳麻,小腹緊收,胸口鬱悶,打嗝吐氣等狀況,這都是正常的,也多數都是氣沖病灶的反應,不應驚慌。隨著次數的增多,就會越來越感覺神清氣爽,精神愉悅,精力充沛。臺灣首富王永慶就是每日堅持練習撞牆功而活至92歲。
撞牆功
五,貼牆功:
(如下圖)動作要領:
1)人面對一堵牆、一扇門或者一面鏡子站立,鼻尖觸牆,腳尖也觸牆;
2)鼻尖貼牆慢慢下蹲,直到雙腿徹底彎曲,完全下蹲,雙臂抱住下蹲的雙腿;
3)鼻尖依舊貼牆,身體緩慢起立,直到完全直立;
4)重複第一次下蹲的動作;
注意事項:此法看似簡單,但剛開始有難度,主要是腎氣不足之人無力蹲穩,起立乏力,重心容易向後傾斜倒地。所以剛開始練時必須將腳尖稍稍後移,具體尺度自己把握,保持重心穩定即可,然後緩慢下蹲、起立。做功時一定要專注於脊椎的直立和身體平衡,否則一不留神就會向後倒。下蹲、起立的次數由自己把握,多少不限。但每次起碼應有九次以上,然後以九為單位逐漸加大到十八次,八十一次等等。
太極 撞牆功
黃帝內經
一、前言
坊間常說:「撞牆」會受傷,千萬撞不得;而一般人未經查證,人云亦云,其關鍵乃在「未找到明師指導」,盲目地跟著瞎撞亂撞所致;使余視為「治病萬靈丹」的『撞牆功』,失去其應有的光環,甚是可惜!所以想藉機來談談自己「撞牆」的經驗,以供有心學習者參考。
二、源流
『撞牆功』又名「靠山功」,也叫「虎背功」,簡稱「撞牆」;乃楊式太極拳不傳之秘,昔均以正式投門拜帖之弟子方得真傳;『撞牆功』可說是太極拳練發勁的一個竅門、基本功,要練「透勁」也非此不可,為太極拳致用之無上法門。
三、效用
1可助通督脈,早成河車倒運之法,亦是通三關的捷徑,要練成太極拳發『勁』之功夫及挨打,非此不為功。
2可活動五臟六腑,清除體內酸毒、廢物,使細胞活化、再生,強化免疫力與自療力。
3適度撞擊背部「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穴道,強化臟腑之功能;另對泌尿、生殖系統之功能亦有助益。
4使背部肌肉鬆柔,有助靜脈回流,加速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
四、動作要領
1量距離:
兩腳與肩同寬,以太極拳~前七後三弓箭步,(左右弓箭步皆可)後腳跟貼近牆壁,測試後退時能很自然背貼牆壁,表示離牆距離適中。
2落胯:
稍下落即可,膝蓋不必彎太低,全身放鬆,上體保持正直。
3撞牆:
(1)重心由前腳往後推,臀部以上連背部,平順往牆面平靠,要出乎自然平靠,不可刻意出力往後仰靠,而雙手自然擺盪。
(2)初期撞擊面在肩胛骨以下,一個聲音,不可出現兩個撞擊面或兩聲,否則不舒服。
(3)撞擊剎那,應自然吐氣不可憋氣,至於是否搭橋,倘不致於咬到舌頭,則可順其自然。
4離牆:
由後腳往前推,能自然離開牆面,不可有刻意出力離牆之感;而背部離牆或豎直背部時,整個腳掌仍應緊貼地面,且膝蓋彎度要固定(微彎即可)不可有上下起伏之情事。
五、注意事項
1落胯、膝微彎,腰背才能鬆。
2靠牆或離牆時,身體則應鬆靜自然,不可有任何刻意動作。
3靠牆時,注意胯部亦應隨上半身平靠,離牆時,則應藉由後腳往前推之力使臀部離開牆面,不可有絲毫用力之動作,且雙腳掌亦應緊貼地面,不可翹起。
4背部離牆、上身豎直時,落胯之膝蓋仍應保持原姿勢,不可有上下起伏之動作。
5雙手要下垂,自然擺盪,不可僵硬。
6呼吸要自然,尤在撞牆瞬間更不可憋氣。
7牆面務須平整,撞時,應確實檢查,絕不可有凸起物,「撞大樹」則嚴格禁止,否則易使椎骨脫位,甚至半身或全身不遂之情事發生。
六、要點解析暨探討
1全身要求放鬆,不可出力或僵硬,尤在撞擊瞬間,更須如此;主在使體內臟腑能隨著身體撞牆而起到振動的作用,不致因出力而使肌肉韌帶緊繃,而影響臟腑運動之效果。所以全身要放鬆,尤其是腰背的放鬆在撞擊瞬間更須注意加點意念,使撞擊時能起到按摩「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各臟腑穴道之加乘效果;且腰背放鬆,又能使背部血液循環,尤其是靜脈回流加快,不致因回流慢,而影響頭部血液的供應。
2撞牆時,氣衝督脈而上,傾身離牆時,頭上之氣引往任脈而下,形成撞牆一次,任督兩脈走一圈,即如氣功所謂:「小周天功」是也!
3靠牆部位:撞擊面初期要求在肩胛骨以下,且撞擊瞬間只能出現一聲,除身體感覺較舒服外,另與臟腑器官多數在腹部有關;當然時日一久,撞牆時,應是整個背部(含肩胛骨與夾脊)都是撞擊面才對,倘只想撞擊背部某一點或面,亦無不可,但如在初學時撞擊面僅擺在膻中穴相對之「夾脊」上,會令人有不舒服之感,恐使初學者望而卻步,實不宜也!
4雙手:宜自然下垂擺盪,即離牆時,手往前擺,撞牆時手往後擺;其好處是:手比較能放鬆,且藉著擺盪之力,有助身體的離牆與撞牆,減少初學者刻意出力之毛病,尤可藉機訓練盪手,體會手盪的感覺,俾早日達到「太極不動手、動手非太極」之境界;至於是否要雙手互抱,置於丹田,一則使內氣集中夾脊,二則可免肩胛骨受傷之論,乃個人體會之層次問題,就隨學者之機緣與感受而定了。
5步法:兩腳與肩同寬,採取太極拳~前七後三弓箭步,而後腳跟距牆邊之距離,乃依上半身重心能輕鬆自然靠牆離牆為準,至於鬆沉,則不論靠牆或離牆,則透過意念盡量讓全身放鬆(尤其是後腰背),使氣與重量能沉至整個腳掌支撐為原則。
6呼吸:太極拳「呼氣」、「吸氣」均以鼻子自然行之(道家養生所謂:最好的調息就是不要去調息),重點是撞牆之瞬間,絕不可憋氣或停止呼吸,讓其自然吐出為宜(尤不可刻意由喉頭吐氣);至於是否須搭橋,端視會不會咬到舌頭而定,倘無此顧慮,則以自然為宜。
7禁忌:孕婦、生理期、飽食者、手術未滿一年或骨質疏鬆症者勿練,而心臟病、高血壓、身體較弱或五十歲以上者,初期應由教練級陪練,且須特別強調:撞牆不在撞大力,而是要在全身完全放鬆之情況下,自然順勢靠牆,使臟腑兩側之肌肉與韌帶能在適度平衡中自然振動,淨化體內,倘如欲使力撞牆,則將使其效果大減,甚至會有不舒服之感。
七、結語
「撞牆功」,簡單易學又不佔空間,男女老少隨時隨地都可來上幾回,可說是最佳「不佔地方的運動」,倘大家都能有機緣接觸,請千萬別放棄或讓它從眼前溜過,因為它是讓你有機會享受人生的最佳工具,有了它,相信你的後半生將會是彩色的。
特別提醒!撞牆收功後,要多喝開水!幫助新陳代謝!排除體內穢物雜質!
感謝原作者,祝福大家都能 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家庭平安、福慧圓滿!
以自己的「撞牆」經驗,整理分享 正道太極拳 曾義雄
拉筋與拍打結合療效會相得益彰,尤其是長時間全身拍打。這兩者與撞牆功配合,療效更佳。自己拍打後背有難度,除了用木棒、鞋拔子等工具拍打,用撞牆功正好彌補。撞牆功如同拍打功,其方法在民間不只一種,但大多也跟拍打一樣,淺嘗輒止,不入境界,所以療效不顯著。
我們所談之撞牆功乃道家太極拳不傳之秘,又名「靠山功」,也叫「虎背功」,古時均以正式投門拜帖之弟子方得真傳。古人觀自然謂熊腰虎背以形容男性之健壯威武,太極拳要領「含胸拔背」亦因虎視耽耽獵物時必先弓背,全身炁機集中在上脊背。撞牆功是太極拳練發勁的一個基本功,但練太極的複雜性讓一般人望而卻步,我們只練其基本竅門之一──撞牆,不為比武只為養生治病。然而這一簡單撞牆,如同拍打一樣,也可撞入一種境界。
練撞牆最有名的例子,是台灣的著名企業家王永慶。他八十多歲時身患多種疾病,西醫遍治無效,他本人還是台灣著名的長庚醫院的老闆,但都對其病無能為力。後來他回歸中國傳統,找到一位太極拳高人請教,人家沒教他太極拳,卻教他學了練太極拳的這一練功秘法。王先生是個意志堅強之人,他抱一守一,長期苦練,居然治好了多種疾病,一直活到九十多歲才去世。
撞牆功動作要領
1. 背牆而立,雙腳與肩同寬,腳與牆的距離以自己的鞋為單位計算,約一.○至一.五只鞋的長度。上半身往前傾,若不刻意出力即能自然離開牆面,表示離牆距離適中。
2. 人站穩後,胯稍下落,膝蓋不必彎太低。雙手互抱,置於胸前,以便形成含胸拔背之太極姿勢。這既可使內氣集中於夾脊,又可避免肩胛受傷。
3. 先吸氣,丹田下沉,身稍微前傾放鬆,接著吸滿入定,再瞬間歎氣,持續緩緩吐氣,意念觀想氣往兩腳掌的湧泉穴及地面下貫;同時感覺有一股反作用力將上半身推向牆壁,背部自然向後撞牆,觸牆剎那人會感覺得轟然一聲,吸入的氣被牆撞擊而擠出,氣脈穴道似全被擠通震開,全身共振舒暢。在呼出瞬間口內發出「呵」的聲音,但聲帶不能振動才正確。
4. 身體撞牆後,力量透過上半身前傾,自然離開牆面,人體恢復到撞牆前的站立狀,再吸氣、沉丹田,自然後靠,重複以上撞牆動作。背部離牆時,整個腳掌仍應緊貼地面,且膝蓋彎度要固定。
提醒你在練撞牆功時,要注意:
1. 觸牆剎那切不可憋氣,而且需要輕微出聲,以帶出體內濁氣。
2. 當身體後靠時,上半身仍須保持含胸拔背,背會自然撞牆;背撞牆時,兩膝蓋仍宜保持微屈,兩腳掌不離地。
3. 撞牆聲音只有一個,出現兩個撞擊面或兩聲,說明沒有含胸拔背,而是上背部先觸牆,下背部後觸牆,初學者往往如此。
撞牆時間與頻率
撞牆時間與節奏都沒有絕對標準,但不宜太快。每天至少可撞一次,也可撞二至三次,可根據人的年齡、體重、病情來調整。初學者每次可撞二十至五十下,熟練後可增加到一百至五百下。我的感覺是,初學者、年輕人容易高頻、快速撞牆,而常練太極、修禪打坐之人的撞牆速度則相對緩慢,因為氣沉丹田與緩緩出氣總有個節奏。建議大家循序漸進,撞的數量由少到多,離牆站的距離可由近到遠,離牆近則撞擊力相對弱,適合初學者、重病患者與老人。
撞牆功的原理與作用
◎ 撞牆所撞擊之部位以夾脊穴一帶為中心。夾脊在道家丹功稱「轆轤關」,與胸前任脈的膻中穴前後相對,中醫認為氣會膻中,練此功是借用撞牆之力衝開胸前膻中,使周身氣脈順暢,調和六腑五臟之氣。
◎ 從中醫經絡角度看,撞牆即撞擊背部督脈及兩邊共四條膀胱經穴道。督脈緊連脊椎,可治的病數不勝數。撞牆時,氣沖督脈而上,離牆時,頭上之氣往任脈而下,撞牆一次,任、督兩脈走一圈,類似氣功所謂小周天功。膀胱與腎互為表裡,強化膀胱功能也就強化了腎功能,即使從西醫角度看,對泌尿、生殖系統功能亦有幫助。膀胱經上有背俞穴,如心俞、肝俞、腎俞、脾俞等等,這意味著五臟六腑之病皆可由此治療。
◎ 從氣功、中醫、太極「炁」的角度看,撞牆會在人體臟腑、身體周圍形成氣功場,亦即所謂「炁」場。平時練氣功不易得氣的人,也可用撞牆得氣,而且此炁貫穿人體內外,自動調節人的陰陽、五行。太極拳的優勢就在於氣而非力。有位太極師父就說:「撞擊後會在我們身上形成一層保護膜,腸胃不好,容易宿便的人,效果特別顯著。」
◎ 從西醫及物理按摩的角度看,撞擊整個背部(含肩胛骨與夾脊),會震動胸腔、肺部、心臟,也震動了下部的肝、脾、腎等,等於按摩了五臟六腑,有助於清除體內酸毒、廢物,使細胞活化、再生,強化免疫力與自療力,直接、間接治療了與五臟六腑相關的病。
◎ 從解剖學角度看,撞牆震動脊椎,令整條脊椎都處於震顫狀,調整了與其相連的所有混亂的關節、筋腱等軟組織,有利於排除其對神經的壓迫,達到正骨、拉筋的作用。
◎ 脊髓通腦髓,撞牆撞的主要是脊椎,容易打通所有與腦部相關的經絡、神經、血管等等,對大腦及心腦相關疾病極有幫助。
◎ 使背部肌肉鬆柔,有助靜脈回流,加速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
撞牆注意事項
1. 為避免上肩部先撞牆,可讓臀部微微翹起,以便整個背部一起垂直撞牆。
2. 特別強調,撞牆不需使力,身體應自然放鬆,順勢靠牆,使臟腑兩側之肌肉與韌帶在適度平衡中自然振動,淨化體內。如使力撞牆,肌肉韌帶會緊繃,影響臟腑運動效果,甚至產生不舒服之感。
3. 呼氣、吸氣均以鼻子自然進行,在撞牆剎那用鼻孔輕輕自然哼出胸中之氣即可。最好的調息就是不要調息,重點是撞牆剎那不可憋氣或停止呼吸,自然吐出為妙,若能舌抵上顎更好。若碰力太大,承受不了時,可張嘴吐氣。復位時自然吸氣。
4. 雙腳掌始終應緊貼地面,不可翹起,膝蓋應保持原姿勢,不可有上下起伏動作。
5. 牆面務須平整,不可有凸起物。禁止撞大樹,否則易使椎骨脫位,造成半身不遂。
撞牆禁忌
1. 孕婦、生理期、飽食者或手術未滿一年者勿練。
2. 心臟病、高血壓、身體較弱或五十歲以上者,初期應由教練或專人陪練。
鄭 根 堅
欣見貴報(中國時報一九九四年)六月三日星期天家庭養生保健《熱門話題》林鈴塙撰文介紹之「撞牆功」,由於文中引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亦練此功,尤其是由歸國學人李清澤教授所傳授、開始練習,從此即不間斷,更會引起廣大讀者練習之興趣以求健康,原為可喜可賀。唯頃讀後,或因前文限於篇幅、轉述...未能詳述注意、禁忌...等事項。今為國民健康計不揣淺陋,不得不提出數點建議補正以饗讀者,並祈慰先人德澤之萬一。
1源流:
源於道門,傳為楊派太極之秘,鄭宗師曼青在楊家七年得其旨,吳國忠老師於鄭宗師晚年亦得其傳。文字記載始見於太極拳道幾第二九四頁(民國七十四年吳國忠撰‧神龍圖書公司發行),在此書之前非但未見文字記載,亦從無一人介紹過此功。前文介紹李教授得之於陳取寬先生,陳君在未另闢門戶之前,曾與吾等隨吳師共習此功。近十年來,吳師日益精進,惜未見陳君同參。
2名稱:
愚始學時即聞,名為「靠山功」,又名「虎背功」,簡稱「靠牆」,道幾亦已明載。古人觀自然謂熊腰虎背以形容男性之健壯威武,太極拳要領「含胸拔背」亦取虎視耽耽獵物時必先弓背,全身 機集中在上脊背...。若如前文老虎抓癢,癢在皮膜,豈不是變成練虎皮功。誠如明‧王宗岳太極拳補論:「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經此提醒,相信明理諸君必當認同是「虎背功」不是「虎壁功」。
3步法:
吳師教時要求背向牆,兩腳平行與肩同寬,腳跟距牆邊約一尺左右,重心儘量保時落於足心湧泉感帶區。而非林文所述移至後腳跟,足跟神經牽連大腦,就是輕震,多少總有些影響,何況加重後習以為常。
4手:
道幾原文是雙手互抱,置於胸前。一則可使內氣( )集中於夾脊,二則可免肩胛受傷之虞。前文介紹圖片,係雙手下垂,可能忙中有誤。
5靠牆部位:
吳師於教學時均畫圖說明,並親自以手掌指示我等背後,並再三解釋、說明。夾脊在道家丹功稱「轆轤關」,與胸前膻中穴前後相對,中醫認為氣會膻中,練此功是借用靠牆之勁道,衝開胸前膻中,使周身氣脈順暢,調和六腑五臟之氣。如圖是以雙肩臂關節間距離為一邊長,畫一個大的等邊倒三角形;再以雙肩至頸椎之中點,兩點間距離為一邊長,畫一個小的等邊倒三角形;大、小倒三角形下尖之間約一個巴掌大的部位。切忌以脊椎骨直接撞牆,而是以脊柱兩旁俗稱里肌(膂)之部位與牆接觸。若部位練錯,過高會傷腦,過低則傷腰腎、命門。這點林文未提,可能是記述時一時疏漏。
6呼吸:
前文介紹,撞牆之剎那必須張開嘴巴吐氣,亦須詳細說明。凡內功練氣務必以守住元氣為第一優先,自愚隨師十五年來,吳師所傳功法均於三調時,即要求舌舐上顎,牙齒輕叩,雙唇相接,在撞牆剎那只要用鼻孔輕輕自然啍出胸中之氣即可。若碰到大力,自己承受不了時,始可張嘴吐氣...。復位時自然吸氣。
7禁忌事項:
孕婦禁練。生理期停練。飽食勿練。子午時不練。心臟病、高血壓、身心僵硬及五十歲以上長者,須由熟習者陪練,在過程中掌握放鬆要領後,自練時更易舒暢。
8注意事項:
前文介紹,功力更深時可試撞大樹,以本人所知絕對不可,樹幹圓且粗糙,而人脊骨內凹,佈滿許多重要神經及經穴,萬一不慎,不僅有違內家功夫益壽延年的本意,嚴重時更將造成家庭社會的損失。故牆壁務須平整。其他如靠牆之輕重、次數...等均應依年齡、男女、胖瘦、體能...之不同而定,尤在練習時須視反應,以自然舒服為大前提再隨時作調整。
篇後語:
為使簡易明瞭,並限於篇幅,避免長篇大論,本文僅就必須注意事項及辨正處供讀者參考,誠因牽一髮動全身,完整之學不及備載,尚祈見諒。
文末謹藉鄭宗師曼青所著曼髯三論中「知變」與識者共勉:
知變:變有不可者三,有不可不變者三。能力未至,不可變也;學識未敷,不得變也;功候未到,不能變也,此之謂三不可變。學於師已窮其法,不可不變也;友古人已悉其意,不得不變也;師造化已盡其理,不能不變也,此之謂不可不變者三。故才大則大變,才小則小變。不能變者,其才其學,或未得而能也。有才而不變者,余未之見也。不可變而欲變者,余未見其有成也。
中華民國八十三年三月十日
鄭根堅 謹誌
太極 撞牆功
感謝曾義雄老師的整理分享。
依著內容說明,練了個把月,感覺很好,所以徵得曾義雄老師的同意,引用分享。
個人心得:心情與身體放輕鬆、鬆腰鬆跨(其實心情與身體放輕鬆就是了)、輕輕來。其他的就依內容說明去練習就可!
切忌,不要用力,否則後果自行負責!
............................................................................................................................
一、前言
坊間常說:「撞牆」會受傷,千萬撞不得;而一般人未經查證,人云亦云,其關鍵乃在「未找
到明師指導」,盲目地跟著瞎撞亂撞所致;使余視為「萬靈丹」的『撞牆』,失去其應有的光
環,甚是可惜!所以想藉機來談談自己「撞牆」的經驗,以供有心學習者參考。
二、源流
『撞牆功』又名「靠山功」,也叫「虎背功」,簡稱「撞牆」;乃楊式太極拳不傳之秘,昔均
以正式投門拜帖之弟子方得真傳;『撞牆功』可說是太極拳練發勁的一個竅門、基本功,要練
「透勁」也非此不可,為太極拳致用之無上法門。
三、效用
1可助通督脈,早成河車倒運之法,亦是通三關的捷徑,要練成太極拳發『勁』之功夫及挨打
,非此不為功。
2可活動五臟六腑,清除體內酸毒、廢物,使細胞活化、再生,強化免疫力與自療力。
3適度撞擊背部「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穴道,強化臟腑之功能;另對泌尿、生殖系統
之功能亦有助益。
4使背部肌肉鬆柔,有助靜脈回流,加速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
四、動作要領
1量距離:
兩腳與肩同寬,以太極拳~前七後三弓箭步,(左右弓箭步皆可)後腳跟貼近牆壁,測試後退
時能很自然背貼牆壁,表示離牆距離適中。
2落胯:
稍下落即可,膝蓋不必彎太低,全身放鬆,上體保持正直。
3撞牆:
(1)重心由前腳往後推,臀部以上連背部,平順往牆面平靠,要出乎自然平靠,不可刻意出
力往後仰靠,而雙手自然擺盪。
(2)初期撞擊面在肩胛骨以下,一個聲音,不可出現兩個撞擊面或兩聲,否則不舒服。
(3)撞擊剎那,應自然吐氣不可憋氣,至於是否搭橋,倘不致於咬到舌頭,則可順其自然。
4離牆:
由後腳往前推,能自然離開牆面,不可有刻意出力離牆之感;而背部離牆或豎直背部時,整個
腳掌仍應緊貼地面,且膝蓋彎度要固定(微彎即可)不可有上下起伏之情事。
五、注意事項
1落胯、膝微彎,腰背才能鬆。
2靠牆或離牆時,身體則應鬆靜自然,不可有任何刻意動作。
3靠牆時,注意胯部亦應隨上半身平靠,離牆時,則應藉由後腳往前推之力使臀部離開牆面,
不可有絲毫用力之動作,且雙腳掌亦應緊貼地面,不可翹起。不可認為不痛不癢而用力撞牆,否則有可能造成動脈剝離的情形。
4背部離牆、上身豎直時,落胯之膝蓋仍應保持原姿勢,不可有上下起伏之動作。
5雙手要下垂,自然擺盪,不可僵硬。
6呼吸要自然,尤在撞牆瞬間更不可憋氣。
7牆面務須平整,撞時,應確實檢查,絕不可有凸起物,「撞大樹」則嚴格禁止,否則易使椎
骨脫位,甚至半身或全身不遂之情事發生。
六、要點解析暨探討
1全身要求放鬆,不可出力或僵硬,尤在撞擊瞬間,更須如此;主在使體內臟腑能隨著身體撞
牆而起到振動的作用,不致因出力而使肌肉韌帶緊繃,而影響臟腑運動之效果。所以全身要放
鬆,尤其是腰背的放鬆在撞擊瞬間更須注意加點意念,使撞擊時能起到按摩「督脈」與「足太
陽膀胱經」各臟腑穴道之加乘效果;且腰背放鬆,又能使背部血液循環,尤其是靜脈回流加快
,不致因回流慢,而影響頭部血液的供應。
2撞牆時,氣衝督脈而上,傾身離牆時,頭上之氣引往任脈而下,形成撞牆一次,任督兩脈走
一圈,即如氣功所謂:「小周天功」是也!
3靠牆部位:撞擊面初期要求在肩胛骨以下,且撞擊瞬間只能出現一聲,除身體感覺較舒服外
,另與臟腑器官多數在腹部有關;當然時日一久,撞牆時,應是整個背部(含肩胛骨與夾脊)
都是撞擊面才對,倘只想撞擊背部某一點或面,亦無不可,但如在初學時撞擊面僅擺在膻中穴
相對之「夾脊」上,會令人有不舒服之感,恐使初學者望而卻步,實不宜也!
4雙手:宜自然下垂擺盪,即離牆時,手往前擺,撞牆時手往後擺;其好處是:手比較能放鬆
,且藉著擺盪之力,有助身體的離牆與撞牆,減少初學者刻意出力之毛病,尤可藉機訓練盪手
,體會手盪的感覺,俾早日達到「太極不動手、動手非太極」之境界;至於是否要雙手互抱,
置於丹田,一則使內氣集中夾脊,二則可免肩胛骨受傷之論,乃個人體會之層次問題,就隨學
者之機緣與感受而定了。
5步法:兩腳與肩同寬,採取太極拳~前七後三弓箭步,而後腳跟距牆邊之距離,乃依上半身
重心能輕鬆自然靠牆離牆為準,至於鬆沉,則不論靠牆或離牆,則透過意念盡量讓全身放鬆(
尤其是後腰背),使氣與重量能沉至整個腳掌支撐為原則。
6呼吸:太極拳「呼氣」、「吸氣」均以鼻子自然行之(道家養生所謂:最好的調息就是不要
去調息),重點是撞牆之瞬間,絕不可憋氣或停止呼吸,讓其自然吐出為宜(尤不可刻意由喉
頭吐氣);至於是否須搭橋,端視會不會咬到舌頭而定,倘無此顧慮,則以自然為宜。
7禁忌:孕婦、生理期、飽食者或手術未滿一年者勿練,而心臟病、高血壓、身體較弱或五十
歲以上者,初期應由教練級陪練,且須特別強調:撞牆不在撞大力,而是要在全身完全放鬆之
情況下,自然順勢靠牆,使臟腑兩側之肌肉與韌帶能在適度平衡中自然振動,淨化體內,倘如
欲使力撞牆,則將使其效果大減,甚至會有不舒服之感。
七、結語
「撞牆功」,簡單易學又不佔空間,男女老少隨時隨地都可來上幾回,可說是最佳「不佔地方
的運動」,倘大家都能有機緣接觸,請千萬別放棄或讓它從眼前溜過,因為它是讓你有機會享
受人生的最佳工具,有了它,相信你的後半生將會是彩色的。
感謝原作者與曾義雄老師整理分享 ,祝福大家都能 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家庭平安、福慧圓滿!
2010/7/31
個人最近體會,此功法應該習者於重心在跨之間轉移時,藉由身體碰牆與前腳膝不離腳掌體會發勁的過
與不及。所以重點應該不是強調撞牆對背部穴道所產生的效果。
撞牆功:
1,撞牆功動作要領:
背牆而立,雙腳肩寬,腳與牆的距離以自己的鞋為單位計算,約1.0-1.5只鞋的長度,人站直後,深呼吸然後往牆上後倒,觸牆剎那讓吸入的氣被牆撞擊而擠出,並發出輕微自然的聲音。每天撞200次,每次10分鐘左右。撞牆的時儘量讓整個後背平整的撞向牆壁,同時發出一個夯實的聲音。
2,撞牆功的道理和作用:
1)、打通督脈及兩邊共四條膀胱經,一條督脈就可以治多少病,數不清啊!而膀胱經上有所有的背俞穴,就心俞、肝俞、腎俞、脾俞等等,這意味這所有內臟的病皆可治療,程度不同而已;
2)、震動了胸腔、肺部、心臟,也震動了下部的肝脾腎等,與其相關的病也直接、間接都治了;
3)、震動了脊椎,令整條脊椎都處於震顫狀,相當於正骨,調整了所有不正的關節、筋腱、纖維等等;
4)、脊椎痛大腦、腦髓,打通所有與腦部相關的經絡、神經、血管等等,對大腦相關疾病極有幫助;
5)、撞牆的剎那要吐氣,如同氣球被突然一擊,胸中之氣突然向所有該出的地方擠出,打通所有不通的氣脈,排除胸中濁氣,心中塊壘。
3,補充說明:
1),初撞者一般都會發出兩個聲音,比如很多人剛開始都是上肩先碰到牆壁,然後屁股再碰到牆壁,這就會產生兩個聲音,這是不對的。但沒有關係,慢慢的調整撞牆的位置和姿勢,隨著次數的增多,自然會慢慢的平整撞向牆壁,只發出一個夯實的聲音。
2),如果撞向牆壁發現身體的臟器不舒服,或者很痛,可以適當的調整一下身體的方向、力度或者角度,以身體不難受為准。
3),初撞者一般都會撞完後頭暈腦漲,或者出現手麻,腳麻,小腹緊收,胸口鬱悶,打嗝吐氣等狀況,這都是正常的,也多數都是氣沖病灶的反應,不應驚慌。隨著次數的增多,就會越來越感覺神清氣爽,精神愉悅,精力充沛。臺灣首富王永慶就是每日堅持練習撞牆功而活至92歲。
撞牆功
五,貼牆功:
(如下圖)動作要領:
1)人面對一堵牆、一扇門或者一面鏡子站立,鼻尖觸牆,腳尖也觸牆;
2)鼻尖貼牆慢慢下蹲,直到雙腿徹底彎曲,完全下蹲,雙臂抱住下蹲的雙腿;
3)鼻尖依舊貼牆,身體緩慢起立,直到完全直立;
4)重複第一次下蹲的動作;
注意事項:此法看似簡單,但剛開始有難度,主要是腎氣不足之人無力蹲穩,起立乏力,重心容易向後傾斜倒地。所以剛開始練時必須將腳尖稍稍後移,具體尺度自己把握,保持重心穩定即可,然後緩慢下蹲、起立。做功時一定要專注於脊椎的直立和身體平衡,否則一不留神就會向後倒。下蹲、起立的次數由自己把握,多少不限。但每次起碼應有九次以上,然後以九為單位逐漸加大到十八次,八十一次等等。
太極 撞牆功
黃帝內經
一、前言
坊間常說:「撞牆」會受傷,千萬撞不得;而一般人未經查證,人云亦云,其關鍵乃在「未找到明師指導」,盲目地跟著瞎撞亂撞所致;使余視為「治病萬靈丹」的『撞牆功』,失去其應有的光環,甚是可惜!所以想藉機來談談自己「撞牆」的經驗,以供有心學習者參考。
二、源流
『撞牆功』又名「靠山功」,也叫「虎背功」,簡稱「撞牆」;乃楊式太極拳不傳之秘,昔均以正式投門拜帖之弟子方得真傳;『撞牆功』可說是太極拳練發勁的一個竅門、基本功,要練「透勁」也非此不可,為太極拳致用之無上法門。
三、效用
1可助通督脈,早成河車倒運之法,亦是通三關的捷徑,要練成太極拳發『勁』之功夫及挨打,非此不為功。
2可活動五臟六腑,清除體內酸毒、廢物,使細胞活化、再生,強化免疫力與自療力。
3適度撞擊背部「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穴道,強化臟腑之功能;另對泌尿、生殖系統之功能亦有助益。
4使背部肌肉鬆柔,有助靜脈回流,加速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
四、動作要領
1量距離:
兩腳與肩同寬,以太極拳~前七後三弓箭步,(左右弓箭步皆可)後腳跟貼近牆壁,測試後退時能很自然背貼牆壁,表示離牆距離適中。
2落胯:
稍下落即可,膝蓋不必彎太低,全身放鬆,上體保持正直。
3撞牆:
(1)重心由前腳往後推,臀部以上連背部,平順往牆面平靠,要出乎自然平靠,不可刻意出力往後仰靠,而雙手自然擺盪。
(2)初期撞擊面在肩胛骨以下,一個聲音,不可出現兩個撞擊面或兩聲,否則不舒服。
(3)撞擊剎那,應自然吐氣不可憋氣,至於是否搭橋,倘不致於咬到舌頭,則可順其自然。
4離牆:
由後腳往前推,能自然離開牆面,不可有刻意出力離牆之感;而背部離牆或豎直背部時,整個腳掌仍應緊貼地面,且膝蓋彎度要固定(微彎即可)不可有上下起伏之情事。
五、注意事項
1落胯、膝微彎,腰背才能鬆。
2靠牆或離牆時,身體則應鬆靜自然,不可有任何刻意動作。
3靠牆時,注意胯部亦應隨上半身平靠,離牆時,則應藉由後腳往前推之力使臀部離開牆面,不可有絲毫用力之動作,且雙腳掌亦應緊貼地面,不可翹起。
4背部離牆、上身豎直時,落胯之膝蓋仍應保持原姿勢,不可有上下起伏之動作。
5雙手要下垂,自然擺盪,不可僵硬。
6呼吸要自然,尤在撞牆瞬間更不可憋氣。
7牆面務須平整,撞時,應確實檢查,絕不可有凸起物,「撞大樹」則嚴格禁止,否則易使椎骨脫位,甚至半身或全身不遂之情事發生。
六、要點解析暨探討
1全身要求放鬆,不可出力或僵硬,尤在撞擊瞬間,更須如此;主在使體內臟腑能隨著身體撞牆而起到振動的作用,不致因出力而使肌肉韌帶緊繃,而影響臟腑運動之效果。所以全身要放鬆,尤其是腰背的放鬆在撞擊瞬間更須注意加點意念,使撞擊時能起到按摩「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各臟腑穴道之加乘效果;且腰背放鬆,又能使背部血液循環,尤其是靜脈回流加快,不致因回流慢,而影響頭部血液的供應。
2撞牆時,氣衝督脈而上,傾身離牆時,頭上之氣引往任脈而下,形成撞牆一次,任督兩脈走一圈,即如氣功所謂:「小周天功」是也!
3靠牆部位:撞擊面初期要求在肩胛骨以下,且撞擊瞬間只能出現一聲,除身體感覺較舒服外,另與臟腑器官多數在腹部有關;當然時日一久,撞牆時,應是整個背部(含肩胛骨與夾脊)都是撞擊面才對,倘只想撞擊背部某一點或面,亦無不可,但如在初學時撞擊面僅擺在膻中穴相對之「夾脊」上,會令人有不舒服之感,恐使初學者望而卻步,實不宜也!
4雙手:宜自然下垂擺盪,即離牆時,手往前擺,撞牆時手往後擺;其好處是:手比較能放鬆,且藉著擺盪之力,有助身體的離牆與撞牆,減少初學者刻意出力之毛病,尤可藉機訓練盪手,體會手盪的感覺,俾早日達到「太極不動手、動手非太極」之境界;至於是否要雙手互抱,置於丹田,一則使內氣集中夾脊,二則可免肩胛骨受傷之論,乃個人體會之層次問題,就隨學者之機緣與感受而定了。
5步法:兩腳與肩同寬,採取太極拳~前七後三弓箭步,而後腳跟距牆邊之距離,乃依上半身重心能輕鬆自然靠牆離牆為準,至於鬆沉,則不論靠牆或離牆,則透過意念盡量讓全身放鬆(尤其是後腰背),使氣與重量能沉至整個腳掌支撐為原則。
6呼吸:太極拳「呼氣」、「吸氣」均以鼻子自然行之(道家養生所謂:最好的調息就是不要去調息),重點是撞牆之瞬間,絕不可憋氣或停止呼吸,讓其自然吐出為宜(尤不可刻意由喉頭吐氣);至於是否須搭橋,端視會不會咬到舌頭而定,倘無此顧慮,則以自然為宜。
7禁忌:孕婦、生理期、飽食者、手術未滿一年或骨質疏鬆症者勿練,而心臟病、高血壓、身體較弱或五十歲以上者,初期應由教練級陪練,且須特別強調:撞牆不在撞大力,而是要在全身完全放鬆之情況下,自然順勢靠牆,使臟腑兩側之肌肉與韌帶能在適度平衡中自然振動,淨化體內,倘如欲使力撞牆,則將使其效果大減,甚至會有不舒服之感。
七、結語
「撞牆功」,簡單易學又不佔空間,男女老少隨時隨地都可來上幾回,可說是最佳「不佔地方的運動」,倘大家都能有機緣接觸,請千萬別放棄或讓它從眼前溜過,因為它是讓你有機會享受人生的最佳工具,有了它,相信你的後半生將會是彩色的。
特別提醒!撞牆收功後,要多喝開水!幫助新陳代謝!排除體內穢物雜質!
感謝原作者,祝福大家都能 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家庭平安、福慧圓滿!
以自己的「撞牆」經驗,整理分享 正道太極拳 曾義雄
拉筋與拍打結合療效會相得益彰,尤其是長時間全身拍打。這兩者與撞牆功配合,療效更佳。自己拍打後背有難度,除了用木棒、鞋拔子等工具拍打,用撞牆功正好彌補。撞牆功如同拍打功,其方法在民間不只一種,但大多也跟拍打一樣,淺嘗輒止,不入境界,所以療效不顯著。
我們所談之撞牆功乃道家太極拳不傳之秘,又名「靠山功」,也叫「虎背功」,古時均以正式投門拜帖之弟子方得真傳。古人觀自然謂熊腰虎背以形容男性之健壯威武,太極拳要領「含胸拔背」亦因虎視耽耽獵物時必先弓背,全身炁機集中在上脊背。撞牆功是太極拳練發勁的一個基本功,但練太極的複雜性讓一般人望而卻步,我們只練其基本竅門之一──撞牆,不為比武只為養生治病。然而這一簡單撞牆,如同拍打一樣,也可撞入一種境界。
練撞牆最有名的例子,是台灣的著名企業家王永慶。他八十多歲時身患多種疾病,西醫遍治無效,他本人還是台灣著名的長庚醫院的老闆,但都對其病無能為力。後來他回歸中國傳統,找到一位太極拳高人請教,人家沒教他太極拳,卻教他學了練太極拳的這一練功秘法。王先生是個意志堅強之人,他抱一守一,長期苦練,居然治好了多種疾病,一直活到九十多歲才去世。
撞牆功動作要領
1. 背牆而立,雙腳與肩同寬,腳與牆的距離以自己的鞋為單位計算,約一.○至一.五只鞋的長度。上半身往前傾,若不刻意出力即能自然離開牆面,表示離牆距離適中。
2. 人站穩後,胯稍下落,膝蓋不必彎太低。雙手互抱,置於胸前,以便形成含胸拔背之太極姿勢。這既可使內氣集中於夾脊,又可避免肩胛受傷。
3. 先吸氣,丹田下沉,身稍微前傾放鬆,接著吸滿入定,再瞬間歎氣,持續緩緩吐氣,意念觀想氣往兩腳掌的湧泉穴及地面下貫;同時感覺有一股反作用力將上半身推向牆壁,背部自然向後撞牆,觸牆剎那人會感覺得轟然一聲,吸入的氣被牆撞擊而擠出,氣脈穴道似全被擠通震開,全身共振舒暢。在呼出瞬間口內發出「呵」的聲音,但聲帶不能振動才正確。
4. 身體撞牆後,力量透過上半身前傾,自然離開牆面,人體恢復到撞牆前的站立狀,再吸氣、沉丹田,自然後靠,重複以上撞牆動作。背部離牆時,整個腳掌仍應緊貼地面,且膝蓋彎度要固定。
提醒你在練撞牆功時,要注意:
1. 觸牆剎那切不可憋氣,而且需要輕微出聲,以帶出體內濁氣。
2. 當身體後靠時,上半身仍須保持含胸拔背,背會自然撞牆;背撞牆時,兩膝蓋仍宜保持微屈,兩腳掌不離地。
3. 撞牆聲音只有一個,出現兩個撞擊面或兩聲,說明沒有含胸拔背,而是上背部先觸牆,下背部後觸牆,初學者往往如此。
撞牆時間與頻率
撞牆時間與節奏都沒有絕對標準,但不宜太快。每天至少可撞一次,也可撞二至三次,可根據人的年齡、體重、病情來調整。初學者每次可撞二十至五十下,熟練後可增加到一百至五百下。我的感覺是,初學者、年輕人容易高頻、快速撞牆,而常練太極、修禪打坐之人的撞牆速度則相對緩慢,因為氣沉丹田與緩緩出氣總有個節奏。建議大家循序漸進,撞的數量由少到多,離牆站的距離可由近到遠,離牆近則撞擊力相對弱,適合初學者、重病患者與老人。
撞牆功的原理與作用
◎ 撞牆所撞擊之部位以夾脊穴一帶為中心。夾脊在道家丹功稱「轆轤關」,與胸前任脈的膻中穴前後相對,中醫認為氣會膻中,練此功是借用撞牆之力衝開胸前膻中,使周身氣脈順暢,調和六腑五臟之氣。
◎ 從中醫經絡角度看,撞牆即撞擊背部督脈及兩邊共四條膀胱經穴道。督脈緊連脊椎,可治的病數不勝數。撞牆時,氣沖督脈而上,離牆時,頭上之氣往任脈而下,撞牆一次,任、督兩脈走一圈,類似氣功所謂小周天功。膀胱與腎互為表裡,強化膀胱功能也就強化了腎功能,即使從西醫角度看,對泌尿、生殖系統功能亦有幫助。膀胱經上有背俞穴,如心俞、肝俞、腎俞、脾俞等等,這意味著五臟六腑之病皆可由此治療。
◎ 從氣功、中醫、太極「炁」的角度看,撞牆會在人體臟腑、身體周圍形成氣功場,亦即所謂「炁」場。平時練氣功不易得氣的人,也可用撞牆得氣,而且此炁貫穿人體內外,自動調節人的陰陽、五行。太極拳的優勢就在於氣而非力。有位太極師父就說:「撞擊後會在我們身上形成一層保護膜,腸胃不好,容易宿便的人,效果特別顯著。」
◎ 從西醫及物理按摩的角度看,撞擊整個背部(含肩胛骨與夾脊),會震動胸腔、肺部、心臟,也震動了下部的肝、脾、腎等,等於按摩了五臟六腑,有助於清除體內酸毒、廢物,使細胞活化、再生,強化免疫力與自療力,直接、間接治療了與五臟六腑相關的病。
◎ 從解剖學角度看,撞牆震動脊椎,令整條脊椎都處於震顫狀,調整了與其相連的所有混亂的關節、筋腱等軟組織,有利於排除其對神經的壓迫,達到正骨、拉筋的作用。
◎ 脊髓通腦髓,撞牆撞的主要是脊椎,容易打通所有與腦部相關的經絡、神經、血管等等,對大腦及心腦相關疾病極有幫助。
◎ 使背部肌肉鬆柔,有助靜脈回流,加速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
撞牆注意事項
1. 為避免上肩部先撞牆,可讓臀部微微翹起,以便整個背部一起垂直撞牆。
2. 特別強調,撞牆不需使力,身體應自然放鬆,順勢靠牆,使臟腑兩側之肌肉與韌帶在適度平衡中自然振動,淨化體內。如使力撞牆,肌肉韌帶會緊繃,影響臟腑運動效果,甚至產生不舒服之感。
3. 呼氣、吸氣均以鼻子自然進行,在撞牆剎那用鼻孔輕輕自然哼出胸中之氣即可。最好的調息就是不要調息,重點是撞牆剎那不可憋氣或停止呼吸,自然吐出為妙,若能舌抵上顎更好。若碰力太大,承受不了時,可張嘴吐氣。復位時自然吸氣。
4. 雙腳掌始終應緊貼地面,不可翹起,膝蓋應保持原姿勢,不可有上下起伏動作。
5. 牆面務須平整,不可有凸起物。禁止撞大樹,否則易使椎骨脫位,造成半身不遂。
撞牆禁忌
1. 孕婦、生理期、飽食者或手術未滿一年者勿練。
2. 心臟病、高血壓、身體較弱或五十歲以上者,初期應由教練或專人陪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