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太極拳裡的慢滋味_台中武道舘_馮麗雲

回覆文章
michelle
道場長
文章: 3068
註冊時間: 週五 8月 31, 2007 12:07 am
來自: 台灣台中

2019 太極拳裡的慢滋味_台中武道舘_馮麗雲

文章 michelle »

0822台中太極_44.JPG
曾借讀師父的《逝去的武林》一書,對其中一句關於太極拳的描述印象深刻---「形意一年打死人,太極十年不出門」

師父說:「從前的人學太極拳,108式中的每一式,皆需花三個月的時間調整。」我認真算了一下,共需324個月,合27年;在武少林三年半的學習,也真的只覺得摸著了一點邊、一點角,依我看,就算學了十年,也無法出門吧!既然「慢」,那就慢慢來,慢慢學吧!

把心靜下來,氣息調勻,拳架開始。起勢,手如運球,緩慢拉回,綿長的吸吐,胸腔自然鼓脹起伏。尾閭收起,尾閭一動,氣機始生,從此無極變太極,有了重心轉換而至左右攬雀尾;師父提醒我:太極步的重心轉換要清楚且確實放入拳架中,身體移動時才會穩定;身下沉,用收尾閭與頭頂懸將脊椎如弓撐開成穩定的重心,用軸心來轉攬雀尾成順步,雙腳為合,故手為開;用太極步3將胯略往上提完成重心轉換。

再接斜飛式,師父壓一壓我的手,說:「不要忘了手的渾元勁!」師父常常透過太極推手來驗證拳架的實用性,這是最好玩也最迷人的部分。好玩的是:和師兄師姐對練時,不管練對練錯,常有時光倒流的錯覺,彷彿回到小時候與友伴遊戲嬉鬧時的開心;迷人的是:聽師父講解拳架細節—知重心、軸心,明開合、曉陰陽.....聽得暈頭轉向,看得目瞪口呆是正常的,但太極拳從陰陽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各種精妙變化,盡數呈現在推手中,常讓我驚嘆連連!

然後掤履擠按、左右運手、單鞭、、、、。若將108式太極拳視為一篇文章,那「單鞭」就是文章裡「起承轉合」的「承」,或標點符號裡的「逗號」。「單鞭」後意味著變化和演繹,整套拳在十一個「單鞭」的串接下,一段接著一段慢慢打,確實饒富趣味。

太極拳的歷史若以留下《太極拳譜》的王宗岳算起約300多年,若上推至武俠小說提及的武當張三丰已近800年;在以科技凌駕一切、事事求快的21世紀中,我仍有機會在武少林學習這古老的拳種,深感幸運。當初,為身體健康而來,經過三年多的磨練與學習,我不僅重拾健康,更對太極拳所蘊含的文化底蘊、身心的訓練、技擊方式與理論所著迷。

2016年的美國時代《Time》雜誌,據國際醫學雜誌及期刊等研究結果---太極拳特性(註1)、疾病預防及增強健康體適能(註2)兩項,將太極拳譽為「最完美的運動」。真應了「太極拳練對了,不想養生,也養生;不想技擊,也技擊。」這句話。

學太極拳的人,大概都有一顆老靈魂,也需耐得住磨,磨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能不能學成出師門皆無妨!退休後,人生已無需再拼搏,就讓這「完美的運動」伴我至耄耋之年吧!

註解:
一、(註1)太極拳特性:
1. 中等程度的有氧運動;根據研究發現打太極拳五分鐘後,其最高心跳速率約為最大心跳速率的50%到60%,且維持穩定;其次,太極拳會增加血氧量攝取。
2. 全身每一步位緩慢的運動,從開始到結束,每個動作強調虛實分明、互相結合與連綿不斷。
3. 強調精神與意識的運動:強調放鬆,並以腹式或橫隔膜式呼吸配合優雅的移動。
4. 持續率高:運動對身心的助益需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因此一項運動是否會令人神往,越練越有興趣,並從中獲得快樂,是決定其是否能令人持續的原因;根據許多研究比較,練習太極拳的持續率,明顯比其他類型的運動平均還高。
二、(註2)疾病預防及增強健康體適能:
1. 增加平衡感及預防跌倒。降低壓力及減緩憂鬱情緒。
2. 增加心肺功能。增進微細血管循環。降低血壓。改善血脂肪代謝。
3. 可降低骨質流失、預防骨質疏鬆。增強免疫力、改善內分泌,及防止老化
三、(註1)、(註2)摘錄自網路醫學報導https://m.xuite.net>blog>twbl
回覆文章

回到「太極拳學習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