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動靜之間_台北武道舘_林志銘

回覆文章
michelle
道場長
文章: 3068
註冊時間: 週五 8月 31, 2007 12:07 am
來自: 台灣台中

2019 動靜之間_台北武道舘_林志銘

文章 michelle »

20191102新竹太極拳.JPG
常聽人言「太極拳是一種動椿」。

為何?
就自己的理解,太極拳從學習最初便對盤架的速度有所要求(慢),透過慢練,讓自己更敏銳的感受到身體各部份是如何運動,例如重心是如何透過步法來移動,中心又如何帶動腰胯,襠勁如何維持,雙手如何與腰胯維持開合應對,同時如何與步法產生陰陽變化,如何由頭領而起,由腰領而落。這些都是對每一式動作過程中對身體骨架、肌群等做出像處在靜態中的椿法如何能讓骨架在正確位置而肌筋膜又能得到最大的伸張,故可稱為動椿。

而在武少林太極拳中靜態的椿則以渾圓椿為基本,從一開始三關貼牆形成背弓,雙手抱球的雙手兩弓,及由足跟(與命門)貼牆造成膝蓋自然微曲的兩腳雙弓,從站椿訓練中建立身備五弓的觀念及結構。如同拳架看似動勢,其內有許多不動的要求(如定式的開合、如步法移動時重心腳的膝尖相對不動等等),渾圓椿亦是靜中有動。身備五弓的結構有了,開始加上勁力的流轉,如大臂內旋小臂外旋產生掤勁,兩膝撐扣胯根外旋勁產生襠勁,再到意識的訓練,是一套看似輕鬆站著不動的靜椿訓練。

動椿與靜椿(一般都直接講站椿,此稱靜椿是為跟太極拳的動椿有所區分)都是以形而命名,但真正的訓練中,動與靜如陰與陽是同時存在的,純陽純陰都不是一個完整的太極。所以,動態的盤架,會有內在相對靜態的訓練要求;靜態的站椿,亦會有內在動態的勁力與意識流動的訓練。靜與動同時存在,又完美平衡故為太極。(完美是一種意境,是一輩子的追求,它頂多只存在於剎那,然後再被要求超越,繼續嚐試與尋找下一次完美之後的完美)

以上是從運動行為中的動、靜形態來看待拳架與站椿。當然,訓練系統中對與動、靜的功法要求遠不止這些。

從暖身開始的仰臥起坐、伏地挺身、彈腰到蹲跳,先讓全身的機能活絡起來;再到靜態的仰撐、俯撐到跪坐後倒,調動身體內在的壓力撐張與緊縮的轉換。這些功課是在每次上課前不論你在武少林多久了,都會被要求一起跟著訓練的基本功。拳諺云「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足見基本功的重要。(其實,重不重要,是看傳授的老師是否願意跟你講破,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究竟是在訓練什麼,否則往往很容易就被認為只是單純的熱身,然後被忽略。)

透過上述這些有時間限制要求且需做到一定數量的動作,使得心肺輸出功率瞬間提高,讓身體氣血運行速度比平常快上許多,進而達到暖身的要求。這是由動開始進入一堂課的訓練。

然後開始做相對靜態的羅漢功,透過限制固定住身體各部位的活動範圍,然後盡最大的可能對訓練部位做最大的伸張,使得一開始透過暖身產生的旺盛氣血可以進入身體內部更細微之處,並同時做到拉筋的要求。

在訓練中,動靜是一種相對狀態,它看似衝突,其實是彼此都存在,只是不同的訓練項目重點不同,所表現出來的型態亦有所不同。

動靜可類比為陰陽,陰陽俱足而平衡為太極,所以不是開始盤架才是練太極拳,如上述暖身及羅漢功等,各動作中有靜態的要求同時要有動態的要求,也是一種太極。再往遠裡說,上課途中,心理逐漸平靜;心裡平靜,腦裡的思考。這些皆在動靜之間往復俱足,就看自己是否能有所察覺,能察覺(動靜)便知曉陰陽一直都在,一知陰陽,不練拳亦是太極。
回覆文章

回到「太極拳學習心得分享」